在铸造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球化剂是稀土镁硅铁合金。其中的镁元素主要是以硅化镁(Mg2Si)和氧化镁(MgO)两种形态存在。硅化镁作为球化剂中的一个单独相而存在,山东球化剂,氧化镁则作为稀土镁硅铁合金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而存在。
一些铸造企业只对球化剂中的Mg元素进行检测,并作为其中有效Mg的含量。由于MgO对于球化不起作用,而传统的Mg元素测定方法不能区分有效Mg和无效Mg的实际含量,所以在Mg元素达标的前提下,MgO的存在直接减少了球化剂中有效Mg的含量,对球化过程和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。
所以球化剂的生产过程中,控制氧化镁的含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,稀土球化剂,而且球化剂中氧化镁的含量也是检验球化剂质量的重要指标。
质量判定标准:
1、球化剂中氧化镁含量等于镁含量的10%左右;
2、球化剂致密、无偏析、无缩孔缩松、不粉化;
3、球化剂粒度分布均匀,球墨铸铁用球化剂,无粉状合金,钝角多变形颗粒为好;
4、球化元素改变石墨形态由片状变为球状的能力强;
5、球化剂的密度、沸点均低于铁液,密度小能够在铁液中自动上浮,铸造球化剂,沸点低于铁液处理温度,镁能在该处理温度下转化为气态,有自搅拌作用,从而改善球化效果。
合格的球化剂,除了外观致密、没有夹杂物等之外,更重要的还是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均匀性。
球化剂主要包括镁硅系合金、稀土镁硅系合金、钙系合金,镍镁系合金、纯镁合金、稀土合金。
1、压块状球化剂:用镁和铁粉及所设计的硅含量直接加压成型,这种球化剂中含硅很低,通常称为低硅压块状球化剂,因而为后续的孕育提供了大的余地,有利于生产铸态球铁。
2、包芯线型球化剂:将铁粉包覆在薄钢板或钢板中,将其快速送入铁水中达到球化目的。
3、粉状球化剂:使用时将原料混合放入包内,并使铁水从合金表面流过,逐层与合金反映达到球化效果。